古典園林的主要的構成要素
去參觀過古典園林的人都會驚嘆園林之美,在我們觀賞之余你是否有去觀察過古典園林的基本構成要素?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古典園林的主要的構成要素,歡迎閱讀!
古典園林的構成要素
(一)筑山
我國古典園林中的“山”雖然有真山,但多為假山。包括土山、石山及土石山,能夠在世界造園史上獨樹一幟的假山,主要是指石山,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一個突出標志。為表現(xiàn)自然,疊山是造園最主要的要素之一。山景要有峰、谷、洞、石等形態(tài)組合,園林設計可選擇不同造型、色澤、紋理的塊石,創(chuàng)造小尺度自然的峰、巒、嶺、洞、谷、懸崖、峭壁等景觀。在堆積章法和構圖上,要體現(xiàn)天然山岳的構成規(guī)律及風貌,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。因此,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、典型化的縮寫,是在小地段內展現(xiàn)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巖萬壑。
疊石是我國古代園林造景的基本要素。疊石一般用三種巖石,它們是太湖石、黃石和宣石。太湖石玲瓏剔透,黃石渾厚粗獷,宣石質地如雪故稱雪石。著名的太湖石疊石有蘇州的留園三峰,黃石疊石有無錫寄暢園的八音洞,宣石疊石有揚州個園的冬石雪獅。
我國有“揚州以名園勝,名園以疊石勝”之說。揚州個園的假山分為三大區(qū)域,分別用太湖石、黃石和宣石疊成,一園三色假山,手法不同、風格各異,總體設計卻一氣呵成,立意之精巧,氣勢之深雄,充分體現(xiàn)了我國園林堆山疊石的高超技藝,因此有“揚州個園以山勝”之美譽。
(二)理水
園林中的各種水體,是對自然界中河湖、溪澗、泉瀑、淵潭的藝術概括。理水是按水體運動的規(guī)律,經(jīng)人為抽象概括,再現(xiàn)自然的水景。水是園林中的血液,為萬物生長之本。水體給人以明凈清澈的感受,起到調節(jié)精神的作用;同時能改善土壤和空氣濕度,使花木茂盛;還可與園林其他要素協(xié)調對比,產(chǎn)生湖光山色、波光倒影,使景色更豐富生動。
水景組織要順其自然,靜態(tài)與動態(tài)序列布局,取決于地形,并經(jīng)藝術處理,大片洼地成湖泊,窄細之谷為溪澗,狹長水體為河流,泉瀑積聚為淵潭。水面形狀要自然,水貴在曲,即使小水面,也要曲折有致、有聚有分、有急有緩、有瀑有流,并用山石點綴岸磯港漢,制造水口以顯示水有源頭。水面處理要分聚得當,水面小要聚,增加遼闊感;水面大要分,使水景豐富;稍大水面,則筑堤島或架設各種橋梁。水體要流通靈活,山貴有脈、水貴有源,脈源貫通,則全園生動。水景要同其他要素配合,相互襯映。古代理水之法有掩、隔、破,以建筑和植被將曲折池岸加以掩,架橋、壘堤、浮廊、置石分割水面加以隔,水面很小時用怪石、林木、野藤加以破。
(三)建筑
我國古代園林建筑集觀、行、居、游等功能于一體,建筑系列主要有廳堂、館軒、亭臺、樓、閣、榭舫、廊橋、房齋等,在園林建筑中主題鮮明、形式多樣,創(chuàng)造了建筑融于自然和表現(xiàn)自然的和諧。
建筑是園林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美學與觀賞價值遠遠超過本身的價值,因此園林建筑規(guī)劃設計和創(chuàng)新思想獨具風格:一是園林建筑“點景”的布置,往往是入畫的重點,在一定范圍內形成構圖的中心,也是園林的主要景觀,多布置在臨水的觀賞區(qū);二是園林建筑“觀景”的布置也是入畫的主題,其位置、大小、朝向、高低、虛實、開敞,決定觀賞者是否取得最佳觀賞效果,如軒多建于高敞處,便于觀賞者觀賞四周的景色;三是園林建筑“觀賞路線”的穿插布置也很重要,具有導景、觀景及連接建筑的組織作用,如廊和橋是連接兩個景點或景區(qū)的景觀線,也是觀賞的重要景點,并起到分割空間、增加景深的作用。
建筑雖然是景點上的重要標志,但不是愈多愈好、愈高大愈好,而是以少勝多、以小勝大。園林建筑在空間布局上,宜散不宜聚、宜隱不宜顯,不追求嚴整、對稱、均勻,而要依山就勢、因山就水、高低錯落、自由隨宜。園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上,與宮殿和寺廟不同,除庭院外沒有明顯的中軸線,布局曲折自然、靈活多變。園林中的廳、堂、館、亭、臺、樓、閣、殿、軒、榭、坊、齋、橋、廊、假山、水池、園門、園墻、園路等,在構景時均應精心設計,并和自然環(huán)境相適應,使建筑融于山水園林之中。
(四)植物
植被以樹木為其主調,不講究成行排列,也不以多取勝,往往三株五株,或叢集,或孤立,或片狀,或帶形。物種選擇要有地方特色,既有獨特個性,又適應區(qū)域的生態(tài)條件。強調花木的多樣性,主要是指喬木、灌木、草叢、攀緣、水生、花卉等,并注重物種和群落的自然配合,提倡物種的多變和不對稱的均衡。生物自然生長有明暗、疏密、枝葉、花形、果形、色香、高低等生態(tài)變化,應構建出喬灌木草不同季節(jié)的景觀特色。總之,設計要順應自然規(guī)律、適宜地方氣候,取自然之理,得自然之趣,通過改造提煉,使人們身在其境,聯(lián)想到大自然風華繁茂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
園林花木功能配置:花木可單獨構成景色畫面,如單株海棠、玉蘭、荷花等,進一步點明主題,如蘭花象征幽居隱士,竹象征人品清逸高尚;花木可圍合空間,院落與院落、區(qū)內與區(qū)外,可用密集樹叢劃分,或用樹叢遮掩屏蔽;花木是對比的參照物,如突出景物的高聳挺拔;不同品種的花木,可組織環(huán)境各異的道路;花木是陪襯各種園林要素的普遍素材,如陪襯山水、建筑等,使景物構圖生動、層次豐富;花木選擇的要求是造型美、顏色美、氣味美,同時也易引來昆蟲和飛禽;花木不僅美化環(huán)境,更重要的是體現(xiàn)園林主人所追求的意境。
園林花木特色配置:花木主要具有主景、襯景、地方特色和季節(jié)性特點。主景多以喬木孤植為主,若選灌木為主景,多以叢植和群植;花木作陪襯景,則疏密相間、高低錯落、色調相宜;園林花木應以地方特色為主,土生土長的花木成活率高、生長快、適應性強,園林不是植物園,園以景勝,景以園異;花木配置要四季常新,種植要考慮時令變化,使園林景觀四季不同。
(五)匾額、楹聯(lián)、刻石
匾額俗稱“匾”,指懸置于門楣、廳堂等之上的題字牌。園林中的匾額主要用于題刻園名、景名、頌人、寫事等,多懸掛在廳堂、樓閣、館軒、亭齋等處。楹聯(lián)是門兩側柱上的豎牌,多置于廳堂、館軒等楹柱上。其作用不僅能幫助人們賞景,而且其本身也是藝術珍品,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。
匾額和楹聯(lián)是和書法藝術、雕刻藝術完美結合的產(chǎn)物,是我國古代園林獨到的造園要素,它滲透著語言的思想性和文學性,蘊含著創(chuàng)作者的思想感情、道德情操和藝術追求,精辟地概括了園林景致的意境,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,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。
刻石包括摩崖石刻、巖畫、石碑、經(jīng)幢等。我國古代園林刻石多為園林歷史的記載,景物景致的題詠、名人軼事的源流、詩賦畫圖的表達等,是一部園林史和美學史書,也是一部引導觀賞者賞景的導游書稿,同時還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古典園林的主要建筑類型
廳:是滿足會客、宴請、觀賞花木或欣賞小型表演的建筑,它在古代園林宅第中發(fā)揮公共建筑的功能。它不僅要求較大的空間,以便容納眾多的賓客,還要求門窗裝飾考究,建筑總體造型典雅、端莊,廳前廣植花木,疊石為山。一般的廳都是前后開窗設門,但也有四面開門窗的四面廳。
堂:是居住建筑中對正房的稱呼,一般是一家之長的居住地,也可作為家庭舉行慶典的場所。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軸線上,體型嚴整,裝修瑰麗。室內常用隔扇、落地罩、博古架進行空間分割。
樓:是兩重以上的屋,故有“重層曰樓”之說。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廳堂之后,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、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。由于樓高,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,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。
閣:與樓近似,但較小巧。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,多為兩層的建筑,四面開窗。一般用來藏書、觀景,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。
榭:多借周圍景色構成,一般都是在水邊筑平臺,平臺周圍有矮欄桿,屋頂通常用卷棚歇山式,檐角低平,顯得十分簡潔大方。榭的功用以觀賞為主,又可作休息的場所。
舫:園林建筑中舫的概念,是從畫舫那里來的。舫不能移,只供人游賞、飲宴及觀景、點景。舫與船的構造相似,分頭、中、尾三部分。船頭有眺臺,作賞景之用;中間是下沉式,兩側有長窗,供休息和宴客之用;尾部有樓梯,分作兩層,下實上虛。
廊:是一種“虛”的建筑形式,由兩排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屋頂,其作用是把園內各單體建筑連在一起。廊一邊通透,利用列柱、橫楣構成一個取景框架,形成一個過渡的空間,造型別致曲折、高低錯落。廊的類型可分為雙面空間、單面空間、復廊和雙層廊等等,從平面來看,又可分為直廊、曲廊和回廊。
亭:體積小巧,造型別致,可建于園林的任何地方,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、避雨。亭子的結構簡單,其柱間通透開辟,柱身下設半墻。從亭的平面來看,可分為正多邊形亭、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、圓亭和近圓亭、組合式亭等等,從立體構形來說,又可分為單檐、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。
塔:是重要的佛教建筑。在園林中往往是構圖中心和借景對象。
橋:在園林中不僅供交通運輸之用,還有點飾環(huán)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。
墻:園林的圍墻,用于圍合及分隔空間,有外墻、內墻之分。墻的造型豐富多彩,常見的有粉墻和云墻。粉墻外飾白灰以磚瓦壓頂。云墻呈波浪形,以瓦壓飾。墻上常設漏窗,窗景多姿,墻頭、墻壁也常有裝飾。
欣賞古典園林的方法
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,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,達到“雖有人作,宛自天開”的藝術境界。所以,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,還要鑿池開山,栽花種樹,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,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,參以詩詞的情調,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。所以,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、山池、園藝、繪畫、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。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,主要是由中國園林的性質決定的。因為不論是封建帝王還是官僚地主,他們既貪圖城市的優(yōu)厚物質享受,又想不冒勞頓之苦尋求“山水林泉之樂”。因此,他們的造園,除了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,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,以達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。
中國古典園林因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,絕大部分是封閉的,即園林的四周都有圍墻,景物藏于園內。而且,除少數(shù)皇家宮苑外,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。要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再現(xiàn)自然山水之美,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,使有限的空間表現(xiàn)出無限豐富的園景。在這方面,中國古典園林有很高的藝術成就,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。
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,創(chuàng)造豐富園景的最重要的手法,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,用劃分景區(qū)和空間、以及“借景”的辦法。所謂曲折而自由的布局,是同歐洲大陸一些國家的園林慣用的幾何形圖案的布局相對而言的。這種曲折而自由的布局,在面積較小的江南私家園林,表現(xiàn)得尤其突出。它們強調幽深曲折,所謂“景貴乎深,不曲不深”,講的就是這種手法。例如,蘇州多數(shù)園林的入口處,常用假山、小院、漏窗等作為屏障,適當阻隔游客的視線,使人們一進園門只是隱約地看到園景的一角,幾經(jīng)曲折才能見到園內山池亭閣的全貌。以布局緊湊、變化多端、有移步換景之妙為特點的蘇州留園,在園門入口處就先用漏窗,來強調園內的幽深曲折。至于園內的對景,也不象西方庭園的軸線對景方式,而是隨著曲折的平面,移步換景,依次展開。有的則在走廊兩側墻上開若干個形狀優(yōu)美的窗孔和洞門,人們行經(jīng)其間,它就象取景框一樣,把園內的景物象一幅幅風景畫那樣映入優(yōu)美的窗孔和洞門。
至于劃分景區(qū)和空間的手法,則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山水、樹木、花卉、建筑等,把全園劃分為若干個景區(qū),各個景區(qū)都有自己的特色,同時又著重突出能體現(xiàn)這一園林主要特色的重點景區(qū)。例如,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,全園包括中、西、東三個部分,其中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。同時,水的面積約占全園五分之三,亭榭樓閣,大半臨水,造型輕盈活潑,并盡量四面透空,以便盡收江南水鄉(xiāng)的自然景色。園內的空間處理,妙于利用山、池、樹木、亭、榭,少用圍墻。故園內空間處處溝通,互相穿插,形成豐富的層次。再如北京的頤和園,它的規(guī)模很大,全園面積約3.4平方公里,它可以分成許多個景區(qū),其中有些景區(qū)還形成大園中包小園,如諧趣園。但在這許多景區(qū)中,昆明湖與萬壽山則是它的精華所在。正是這些重點的景區(qū)構成了這些園林的主要特色。各個園林不論其大小,只要主要景區(qū)很有特色,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,也仍可給人以深刻的印象。
至于“借景”這種藝術手法,更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、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(tǒng)手法。它是把園林以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巧妙地引“借”到園林中來,成為園景的一部分。這種手法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運用得非常普遍,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。例如,現(xiàn)存蘇州古典園林中建園歷史最早的滄浪亭,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。因為園門外有一泓清水繞園而過,該園就在這一面不建界墻,而以有漏窗的復廊對外,巧妙地把河水之景“借”入園內。再如北京的頤和園,為了“借”附近玉泉山和較遠的西山的景,除了在名為“湖山真意”處充分發(fā)揮借景手法的藝術效果外,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設計。如頤和園的西堤一帶,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橋點景外,沒有高大的建筑屏擋視線。昆明湖的南北長度也正適合將園內看得見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。同時,兩堤的桃柳,恰到好處地遮擋了圍墻,園內園外的界限無形之中消失了。西山的峰巒、兩堤的煙柳、玉泉山的塔影,都自然地結合成一體,成為園中的景色,園的空間范圍無形中擴大了,景物也更加豐富了。呈現(xiàn)人們眼前的是一幅以萬壽山佛香閣為近景、兩堤和玉泉山為中景、西山群峰為遠景的錦繡湖山詩境畫卷。
中國古典園林的這種借景手法,在《園冶》一書中,總結為五種方法,即“遠借、鄰借、仰借、俯借、應時而借”。上面提到的一些實例,主要屬于借園外之景,是“遠借”。所謂“鄰借、仰借、俯借、應時而借”,主要是指園林之內的借景。所謂“鄰借”是指園內距離不遠的景物,彼此對景,互相襯托,互相呼應。如頤和園中“知春亭”附近的亭、橋、柳、石等互相因借,顯得協(xié)調而優(yōu)美。“仰借”一般是指園林中的碧空白云、或明月繁星等天象。不過,象仰望山峰、瀑布、以及蒼松勁柏、宏偉壯麗的建筑也可稱為仰借。如進入北京北海公園的正門,抬頭即可仰望出類獨秀的白塔;“俯借”則是指如憑欄望湖光倒影、臨軒觀池魚游躍等;“應時而借”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間不同的時辰景色的變化——如春天的花草、夏日的樹蔭、秋天的紅葉、冬天的雪景、早晨的朝霞旭日、傍晚的夕陽余暉……等等,都可應時而借。如蘇州的以精巧幽深見長的網(wǎng)師園,園中的重要景區(qū)“殿春簃”就是根據(jù)宋人芍藥詩里的兩句“多謝化工憐寂寞, 尚留芍藥殿春風”,借春末的芍藥花來造景的。
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于利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筑物,如亭、臺、樓、閣、廊、榭、軒、舫、館、橋等,配合自然的水、石、花、木等組成體現(xiàn)各種情趣的園景。
以常見的亭、廊、橋為例,它們所構成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境界都是獨具匠心的。如亭,不僅是造型非常豐富多彩,而且它在園林中間起著“點景”與“引景”的作用。如蘇州西園的湖心亭、拙政園別有洞天半亭、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。再如加廊,它在園林中間既是引導游客游覽的路線,又起著分割空間、組合景物的作用。如當人們漫步在北京頤和園的長廊之中,便可飽覽昆明湖的美麗景色;而蘇州拙政園的水廊,則輕盈婉約,人行其上,宛如凌波漫步;蘇州怡園的復廊,用花墻分隔,墻上的形式各異的漏窗(又稱“花窗”或“花墻洞”),使園有界非界,似隔非隔,景中有景,小中見大,變化無窮,這種漏窗在江南古典園林中運用極廣,這是古代建筑匠師們的一個杰出創(chuàng)造。因為本來比較單調枯燥的墻面,經(jīng)過漏窗的裝飾,不僅增添了豐富的變化,那一個個各不相同的漏窗圖案在墻面上成為一幅幅精美的裝飾紋樣,而且通過巧妙地運用一個“漏”字,使園林景色更為生動、靈巧,增添了無窮的情趣。蘇州的西園、獅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體現(xiàn)了這一特色。
至于中國園林中的橋,則更是以其豐富多姿的形式,在世界建筑藝術上大放異彩。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頤和園的十七孔橋、玉帶橋。它們各以其生動別致的造型,把頤和園的景色裝點得更加動人。此外,江蘇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,蘇州拙政園的廊橋則又是另一種風格,成為這些園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園景之一。
中國古典園林特征/建筑思想: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
猜你喜歡:
古典園林的主要的構成要素
上一篇: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搭配分析